《水浒传》中,为什么说梁山要招安的人是晁盖,宋江根本就不想招安呢?:北斗做法事
《水浒传》中,宋江绝对不会说出招安的想法,宋江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北斗做法事。因而,这个题目不成立。假如改做“征四寇中宋江说出招安的想法,李逵武松都反对,为何宋江敢杀李逵?”,这便才是。
梁山确实有要招安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托塔天王晁盖北斗做法事。梁山兄弟早就不满晁盖了,这一点,伪造文本、瞎批水浒的金圣叹也看出来了。在“曾头市晁盖中箭”这回书的回前,金圣叹说:“(晁盖)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金圣叹虽然这样批,可是,他绝对没有搞懂,为何晁天王早就在梁山好汉的心中死去了北斗做法事。那么,为什么说梁山要招安的人是晁盖,宋江根本就不想招安呢?
“菊花之会”是荒唐的超级伪作
《水浒传》“引首”中,早就预设了全书的结构,预伏了梁山故事的大结局北斗做法事。书中写道:“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故而,“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宋江等一百单八将就是来造反的,全书到梁山大聚义时就结束了。
作者早就确定了《水浒传》的主题,哪里有招安,哪里还有梁山大聚义之后的故事?所以,紧接着梁山好汉排座次之后的“菊花之会”,是千真万确的伪作,或称之为续书也无不可北斗做法事。只是这等续书完全反转了原著精神,把一部彻底反皇帝的伟大著作,颠覆成了给皇帝涂脂抹粉的反面教材。
在这段伪作中,“宋江”在重阳节酒会上,填《满江红》词表达了急切的招安愿望北斗做法事。于是,“武松”第一个跳出了反对,“李逵”也一脚踢翻了酒桌,明目张胆地与宋江唱反调。“宋江”大怒,要杀李逵,可却不敢动“武松”。
这段故事不仅是伪作,而且写得极为荒唐北斗做法事。《水浒传》中,武松做了头陀后,在孔家庄与宋江重逢。这时,武松对宋江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武松因为杀人太多,自知“遇赦难宥”,要想活命就只有先上二龙山造反,然后等待朝廷招安。
也就是说北斗做法事,武松是《水浒传》中第一个说出“招安”二字的人,“菊花之会”却把武松写成了第一个反对招安的人,到底是打宋江的脸,还是打武松的脸?究竟宋江不是君子,还是武松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呢?
展开全文
故而,这段故事荒唐得离谱北斗做法事。原著中,宋江以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是来大闹宋国乾坤的。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目标,所有的好汉才十分拥护宋江,宋江做了寨主,梁山大小头领“众皆欢喜,拱听号令”。
宋江绝对不愿意招安北斗做法事,那么,为何说晁盖才是梁山上要招安的人呢?
晁盖就是霹雳大仙
《水浒传》“引首”结尾处,说的是梁山聚集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单八将出自道家神话传说北斗做法事。第一回书写的就是洪太尉在道家兴盛之地龙虎山,放出了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齐聚水浒寨中,就是要造反的。
梁山大聚义时,梁山按照石碣上的排名,逐一落座北斗做法事。这块石碣上,没有托塔天王晁盖,他不是道家星煞。于是,“水浒阴谋论”说,宋江早就架空了晁盖,这块石碣是宋江伙同吴用、公孙胜伪造的。这样的奇谈怪论,听起来就十分荒唐可笑。
晁盖此时不在石碣碑文上,可是,却在梁山大聚义的现场北斗做法事。
却说宋江命公孙胜做七昼夜罗天大醮,追荐晁天王等北斗做法事。这段故事,照应的就是第一回书,张天师在汴梁做七昼夜法事,然后梁山一百单八将逃出地穴。
公孙胜法事做到第七夜时,天空中一声霹雳,西北乾方天上出现了一只大金盘北斗做法事。这只大金盘化作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这只大金盘出自霹雳大仙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也就是说,是霹雳大仙钻进了正南地下。
同样,这个情节也是照应“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北斗做法事。当洪太尉打开伏魔大殿地穴时,炸响了“十万军中半夜雷”,这声雷震塌了半个殿角。雷,就是霹雳,也是书中的霹雳大仙。
前后照应的情节,有两个寓意: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大明如北宋那样走向终极北斗做法事。“半个殿角”,指的是南宋半壁江山,“正南地下”就是龙虎山地穴,同样指的是“半个殿角”,南宋偏安一隅。而这轮大金盘来自西北乾方,都是“金”,北宋为金国所灭,后来的明朝也是亡于“金”。所以,是“赶散残星与明月”。
这只大金盘就是霹雳大仙,而霹雳大仙就是托塔天王晁盖北斗做法事。梁山大聚义时,晁盖化作一块石碣,决定了梁山好汉排名,恐怕,这也意味着梁山好汉完成了“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的使命,接受了托塔天王的招安。而且,又回到正南龙虎山地穴,继续去做“妖魔”了。
因此,我倒是很赞同《荡寇志》的结局,梁山天罡地煞被镇锁到牛渚山北斗做法事。只是死忠皇朝的俞万春如金圣叹那样没有读懂《水浒传》,否则,此人万死都不敢把皇帝写成妖魔,又把他们镇锁了。
原来,晁盖要招安,并不是向宋徽宗投降,而是要收降梁山好汉北斗做法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晁盖乘帝车上梁山
晁盖之“晁”,是初升的太阳,盖,即圆盖,就是赵匡胤诗中的那只“须臾降下”的大金盘北斗做法事。铁天王晁盖,隐喻的就是霹雳大仙。而书中的霹雳大仙,又不止赵匡胤一人,施耐庵是借北宋的事隐藏明朝的事。
“引首”中,施耐庵这样描述赵匡胤出世:“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北斗做法事。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 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
这段话中,故意写了一个“洪”字,那就是朱洪武的“洪”北斗做法事。这是因为,这段描述主要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出世时才是“红光满天”,《宋史·太祖本纪》中说赵匡胤出世时,只是“红光满室”。赵匡胤名叫香孩儿,而朱元璋的母亲梦见一个黄冠道人,吃了黄冠送的一粒白色药丸,“口有香气”而生下了朱重八。
“太祖武德皇帝”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历史上,赵匡胤没有颁发丹书铁券,朱元璋却给开国功臣们发过这个玩意北斗做法事。其中,《水浒传》中所隐藏的曹国公李景隆,他们家就有一块。后来,李景隆的丹书铁券被朱棣没收了,李九江也被圈禁——这就是《水浒传》柴进的故事。
在龙虎山伏魔之殿大门前,施耐庵以洪太尉看大门封条,与上清宫住持真人对话的情节,暗藏了赵九重、朱重八,这两个“太祖武德皇帝”、“霹雳大仙”的小名赫然出现在文本之中北斗做法事。
晁天王在智取生辰纲前,做了一个“七星之梦”,这个梦是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写的北斗做法事。梁山天罡地煞都是道家传说中,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晁盖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却是“毗沙天人”,是佛门中的托塔天王。所以,晁盖不在北斗七星之列,他是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晁盖举荐的白胜是七星之一,这两人的关系,又出自《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白日鼠”就是毗沙门天王左手中的“吐财鼠”。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斗为帝车”北斗做法事。吴用等七人驾着帝车,迎接晁盖上梁山。因而,晁盖隐喻的是霹雳大仙,也就是两个“太祖武德皇帝”。晁盖在梁山之上,就是要招安宋江等一百单八将。
那么北斗做法事,宋江接不接受晁盖的招安呢?
宋江确实是造反的皇帝
可是,宋江的身上也是贴满了皇帝标签北斗做法事。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写成了“三郎”,其中的寓意就是“三郎”皇帝。《水浒传》中的三郎皇帝至少有这么几位: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建文帝、永乐大帝。
这些皇帝要么是谋朝篡位者,要么就是违背祖制礼律做了皇帝的北斗做法事。“引首”中,有这样一段话,隐伏了如此之多的“三郎”:
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北斗做法事。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大宋建立于猴年,大明同样是猴年得国,这段话也是一击双鸣,一笔写了两个皇朝的几个“三郎”:宋太宗、宋真宗都是家中的三郎,而这段话中,又以故意遗漏宋真宗,暗藏了金匮之盟和朱洪武“孙立”北斗做法事。假如没有金匮之盟,或者宋太宗没有违背母亲的盟约,把它变成“虚钱实契”,那就没有宋真宗了。
如此,就变成了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个太子做了皇帝,就是赤脚大仙宋仁宗北斗做法事。这不就是“孙立”吗?
《水浒传》的背景是宋徽宗宣和年间,宋徽宗也是因为一个太后以“仁孝”之名,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北斗做法事。无独有偶,出现在龙虎山上那条雪花大蛇,也就是蛇年大雪节前夕出生的朱允炆,同样是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而《水浒传》中所隐藏的靖难之役,这之后朱棣便做了大明的第三代皇帝。
这就是书中的“三郎”、“孝义黑三郎”、“拼命三郎”,这些三郎为了做皇帝够黑、够拼命的,有的还直接在皇位上丧了命北斗做法事。宋江被宋太公“出籍”,就是宋徽宗不能葬入祖陵,朱允炆被褫夺帝号的真实写照。
而宋江在江州得病装疯,其实就是燕王在北平躲避削藩暗中起兵的暗写,宋江说的那番“风话”中,隐藏着“燕王”、“朱重八”,是“奉天靖难”的意思北斗做法事。
“太宗”造了“太祖”的反,太祖当然要招安他们了北斗做法事。所以,晁盖是梁山的招安派,他要招降梁山一百单八将。
续书不知此等深意,瞎写了“菊花之会”,不仅把武松诬为出尔反尔的小人,还窜入原著篡改文本,一部反皇帝,把皇帝写成“妖魔”的伟大著作被泼了一盆几百年都难以洗刷的脏水北斗做法事。因而,这个题目是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