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上访户的“出气筒”

当老百姓的“亲友团”

——记玉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文惠新

她甘做上访户的“出气筒”,和风细雨化解上访户的怒气、怨气,变信“访”为信“法”;她还是老百姓的“亲友团”,想方设法妥善化解信访积案,赢得群众信任……她就是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文惠新玉林做法事。

急访民所急、忧访民所忧,文惠新一头扎进矛盾纠纷的漩涡,用心用情开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搭建起一座理性沟通、温情关怀的解纷桥梁玉林做法事。2021年10月,文惠新获评为全区“最美信访干部”,成为广西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法官。

尽心排忧解难玉林做法事,化矛盾为和谐

在百姓眼里,信访是条路,充满辛酸坎坷,却有一线希望;在文惠新心中,信访是座桥,迎来矛盾,送走满意玉林做法事。

展开全文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败诉,多亏了你的耐心解答,每次一看到你来我们就放心了玉林做法事。”2021年12月3日,经文惠新释法晰理、判后答疑,信访人梁某耀夫妇终于理解了法院判决,并签署了息访罢访承诺书。

2003年1月,梁某耀夫妇在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承包了130余亩山地种植剑麻,租期15年玉林做法事。2017年,这片山地被列入政府项目征收范围,当地村委未与梁某耀夫妇沟通,在相关征地补偿费用领取材料上签字确认。

“土地是我们租的,可地里的剑麻是我们种的,村委不应占领我们应得的补偿款玉林做法事。”梁某耀夫妇觉得自己有苦难言,于2018年9月将当地村委、征地办、政府告到法院,要求返还青苗补偿款近40万元。

该案经过法院一审、二审,梁某耀夫妇均以败诉告终玉林做法事。因不服判决结果,甚至误认为各被告与法院存在不正当关系才会导致自己屡次败诉,怒火冲天的梁某耀夫妇多次通过网络上访。

2021年11月,这起信访积案到了文惠新案头玉林做法事。为解开梁某耀夫妇心里的疙瘩,文惠新多次找他们谈心,走进涉案山地实地勘查,并与辖区征地办、法院了解案件情况,得知这笔青苗补偿款还在相关部门保存着,因存在争议并未发放到村委会,文惠新的心里有底了。

“补偿款没有发给任何人,你们起诉各被告要求赔钱不符合法律规定才会屡次败诉玉林做法事。我们把各方当事人都找来好好商量,这事才能得到圆满解决。”文惠新语重心长地向梁某耀夫妇解释。

“文法官,你们把问题调查得很清楚,我们心里的疑惑也消除了,是我们没有弄清楚情况,这才错怪了法院……”听着文惠新以心交心的疏导,特别是看到她为案件来回奔波,梁某耀夫妇感动不已玉林做法事。

“开展信访工作,既要甘做群众‘出气筒’,疏导情绪,又要当好群众‘亲友团’,释法明理玉林做法事。”文惠新说。2021年,文惠新参与化解中央信访局交办案件21件,自治区信访局交办案件75件,还受邀参与并指导玉林市各县(市、区)化解信访积案,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发挥调解特长玉林做法事,以真心换真情

主动留下联系方式,第一时间了解诉求;走村入户拉家常、问冷暖,以心交心化解矛盾;帮助困难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缓解生活困难……这是文惠新化解信访案件的缩影玉林做法事。

到玉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前,文惠新在基层法庭工作长达19年,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探索出换位思考促调解、因案制宜巧调解、巧借外力助调解、辩法释理明调解、消除症结精调解的“调解五法”玉林做法事。

“我不愿通过诉讼维权了,我去一把火烧了他们家,我也不活了玉林做法事。”2020年7月的一天,收到信访人黄某林发来的微信消息,文惠新急坏了。担心她做出极端行为,文惠新当即将情况反馈到相关部门,并赶到村里安抚她的情绪。

黄某林的丈夫是一名伐木工人,2017年10月,在一次工作中因工友操作不当加上自己疏忽大意,被一根从高处滚落的木材砸中胸部,经医治无效不幸身亡玉林做法事。黄某林将工友、林木承包商等7人起诉至法院,因诉讼主体不适格分别被一审、二审法院驳回。心灰意冷的黄某林扬言要喝农药自杀,被相关部门劝解。

法律是严肃的,可人心是温暖的玉林做法事。在接访中,文惠新主动添加了黄某林的微信,耐心地分析案情,捋顺其中的法律关系,引导她依法维权,逐渐取得了她的认可和信任。可事故赔偿始终横亘在文惠新心里,一时难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必须找到所有当事人,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调解玉林做法事。”说干就干,文惠新多次到村里找人,逐项厘清矛盾争议点,逐个商议解决方案,力争实质化解这起长达四年之久、涉及两个乡镇、困扰政府多年的个人极端信访案件。经调解,黄某林和林木承包商签订补偿协议,拿到了5万元补偿款;经救助,黄某林成功申请到3万元司法救助金。

“文法官给了我姐妹般的关心,是她的暖心帮助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玉林做法事。”一直以来,文惠新推心置腹的帮助与诚心实意的调解,黄某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自愿签下息访息诉承诺书。

“有情绪的要安抚,有困难的要救助,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方能打开群众的心结玉林做法事。”热情、耐心的文惠新善于发挥调解特长,以真心换真情,将信访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里。

运用法治思维玉林做法事,让信“访”变信“法”

总有个别信访人抱有老观念,信奉“闹”能解决问题,访“上”不信“下”,可是长年累月上访却依旧申诉无果,其根源还是信“访”不信“法”玉林做法事。

针对部分信访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多年上访的情况,文惠新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的权威地位,统筹利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结合思想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推动重大涉稳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玉林做法事。

“今天领到了司法救助金,我要感谢国家,也要感谢法官,谢谢你们玉林做法事。”2021年9月26日,领到3万元司法救助金的信访人杨某祥紧紧握住文惠新的手,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

杨某祥是一位“老上访户”玉林做法事。2011年,杨某祥与邻居因相邻纠纷到法院打官司,屡次败诉后走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该案被中央信访局列为三重信访积案,交由玉林中院作为责任单位进行化解。

“上访者带着对法院的信任来寻求帮助,我们作为接访者,要全面了解群众的信访诉求,合理的要帮助、无理的要教育、违法的要处理,最终的解决方案要让他们信服才行玉林做法事。”文惠新说。

眼看着春节即将到来,2021年2月2日,文惠新带着节日礼品到杨某祥家下访,耐心地听他倾诉多年来坎坷心酸的信访经历玉林做法事。了解到多年信访导致他的家庭困难,文惠新当即向他建议申请司法救助,暖心的关怀让杨某祥很是感动。经到涉案现场勘查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杨某祥当场签订了息访承诺书。

“要相信群众都是讲道理的,我们要慢慢地跟他们讲清事实、释明法理,多一点耐心,道理总有说通的时候,才能化解当事人依赖上访解决矛盾的执念玉林做法事。”文惠新说。

接访的案件多了,有时也会遇到语言解不开的心结、政策覆盖不到的困难,看到信访群众无功而返时失望抱怨、流泪叹气的神情,文惠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电话挨个打、群众勤去找、部门每天催,不少经她办理的棘手信访积案得以迎刃而解玉林做法事。

坚守信访一线玉林做法事,把群众当亲人

信访工作又苦又难,是什么支撑信访干部坚守为民服务一线?文惠新讲起了这样一件事玉林做法事。

2021年12月5日下午,就在文惠新外出走访一起信访案件当事人途中,远在外地念书的吕某发来了一则信息:“文阿姨,我刚才在网上看到您获得‘最美信访干部’荣誉称号的消息了,我一定向您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玉林做法事。”

吕某是信访人黄某琼的儿子玉林做法事。2009年9月,当时仅5岁多的吕某不慎跌入邻居家的石灰池,造成全身严重灼伤。经法院审理,判决邻居赔偿14.8万元,可仅执行到位6万元。多年来,黄某琼一边带着儿子治疗,一边因拿不到赔偿款多次上访。

多年申诉未果,黄某琼走进玉林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寻求帮助玉林做法事。文惠新了解到,吕某全身多处瘢痕挛缩畸形,需进行长期治疗,这个家庭负债累累,母子生活困难,当即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帮助他们申请司法救助金。

2021年8月23日,文惠新第一时间给黄某琼送去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还给即将前往南宁市读书的吕某送去了礼物,鼓励这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少年要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玉林做法事。

以法为本,以善为行玉林做法事。“我们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也会把我们当亲人!”文惠新语气诚朴地说着,“就冲这份情,我一定把信访工作好好干下去,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来源/广西高院

转自/玉林先锋

任编

/熊

桢 李

核稿/李华

✪ 大家都爱看

✪彭丽媛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致贺词

✪玉林巾帼风采丨胡莹莹:青春向上 深耕农业

✪巾帼心向党 喜迎党的二十大 | 玉东新区东荣社区“环保妈妈”在行动

✪ 反诈宣传 | 高额回报玉林做法事?你看这个“饼”画得又大又圆......

✪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

标签: 玉林做法事 

师父微信: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