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乐昌市做法事。”近年来,韶关乐昌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粮食产能、提升粮食品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兴粮的服务水平,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端牢粮食“饭碗”。

韶关乐昌:端牢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乐昌市做法事。

近日,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驻乐昌市廊田镇乡村振兴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邵卓带领工作队成员,到试验田查看晚稻的生长情况乐昌市做法事。

今年3月初,由广东省农科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单位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廊田,针对乐昌廊田镇“粤北粮仓”的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专家人才资源优势、媒体赋能,结合乐昌市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建设项目,建立了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乐昌市做法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驻乐昌市廊田镇乡村振兴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邵卓乐昌市做法事。

“我们主要是进行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乐昌市做法事。首先就是进行品种的筛选,这个是比较关键的,紧接着就是土壤改良,还有一些相应的三控施肥技术、高效栽培技术。后端我们会进行稻米的精深加工,工作队主要做的就是相应的品牌和系列的商标注册、品牌宣传。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当地的农户能够增产增收。”邵卓说道。

展开全文

韶关乐昌:端牢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乐昌市做法事。

煦日和风,秋意盎然乐昌市做法事。十月的廊田秋风送爽,广袤的田野,一垄垄连片的水稻,青黄相间,犹如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迎着微风斜阳,青绿中透出阵阵金黄,壮观的田园清秋色尽收眼底。这个时候的晚稻正进入灌浆结实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水肥的使用十分重要。乐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金道不时都会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做好相应的管理。“像这个不很严重的稻飞虱不用理它,如果禾朵里面有稻飞虱的,就撒点农药,河沙,再放点水。从目前情况看,今年晚稻会是一个丰收的景象。”作为乐昌市的高级农艺师,张金道与水稻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也见证了乐昌市粮食生产的发展进程。

乐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金道乐昌市做法事。

乐昌市拥有“粤北粮仓”之称,种粮面积广泛,农户种植水稻栽培水平也比较高乐昌市做法事。现在机械化程度高,还有飞防,无人机喷施农药、施肥,机械化水平前进了一大步。近十年来,乐昌市各级部门坚决扛起确保粮食安全的政治担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方面,充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另一方面,落实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不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端稳粮食“饭碗”。

韶关乐昌:端牢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乐昌市做法事。

作为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张金道与团队这两年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做乐昌市做法事。一是推广一些品质较好的水稻品种,例如推广杂交稻。二是推广技术,比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有水稻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大家统一用药,还有飞防,降低生产成本。第三个方面是改善基础设施,事半功倍。

韶关乐昌:端牢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乐昌市做法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乐昌市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等建设乐昌市做法事。2012年至今,累计投入7.4亿元完成项目建设任务47.6万亩,建成生产路783公里,灌溉渠1517公里,并配套相关附属工程设施,项目建设实现全市17个镇(街道)195个村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双覆盖。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罗雪梅 叶小华 李淑坚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乐昌市做法事 

师父微信: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