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章/图文

●●●【原文】《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

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

作者:袁光明

岁次壬寅暑秋之交梅州市超度法事,受乐师、文友之托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埔汉乐”作赋,基于对非遗敬畏之心使然,历时一周援笔草就晒与微群,以期方家赐教也!

古邑大埔,南国客乡梅州市超度法事。中原南迁,衍派荣昌。开枝散叶,耕读文章。曲乐兴盛,源远流长。管弦丝竹,蔚起一方。弦诵比屋,汉乐悠扬。

千年古调遗风,汉乐源溯中州梅州市超度法事。华夏乐府典雅,南粤民俗清优。相互融和化合,独树客风一流。汉乐以埔代表,工尺谱始宗猷。素昔褒誉,“无埔不成汉”,新潮有云,“汉乐是乡愁”①。中军班、外江弦、锣鼓吹、打八音、庙堂乐、五种流称,活化千秋。诚可谓:客风飘古韵,乐声誉五洲。君可知,六十年代初,羊城乐会筹,研讨经商定,汉乐名始修。冠冕以广东,古调争上游②,二零零六年,非遗名录收③。二零零八春,汉乐之乡酬④。殊荣尊国级,艺海任泛舟。有道是:羽角徵宫商,声悠九曲肠。中原音律正,埔邑著新章。琴艺延世袭,荣耀汉乐乡。

埔域兴汉乐,乐曲毓名家梅州市超度法事。数古往今来,看时代菁华:乐圣何育斋,自幼通音律,弦索绎奇葩⑤。箫王饶托生,一曲动羊城,粤海扬浪花⑥。乐人饶从举,自学凭天赋,擅乐技诣佳⑦。筝师罗九香,古筝树一帜,技艺惊京华⑧。筝坛四弟子,琴师饶宁新,琴筝功底厚,演奏如诗话⑨。笛手罗德栽,笛箫造诣,堪称是大家。余派源敦昌,唢呐元音在,中州古韵嘉。头弦罗曾优,曲艺循道法。曾良三弦王,星海赏大伽。

汉乐之前贤、琴艺媲无瑕梅州市超度法事。乐界菁英:热儲、淑枢,碧初、蓝田,芝田、罗琏、德礼、高徊,邦龙,胜华、宝尤,枚不胜举,绽若繁花。或传道授业,或担纲演奏,或编著乐谱,或整理声曲,个个领风骚,各各展风华。诚如是,大埔兴汉乐,终成就,“岭南一枝花”⑩。

埔人惜汉乐,乐谱喜传承梅州市超度法事。汉乐音色美,恍如天籁音。欣赏文武乐,提升精气神。乐种传中外,诣法贯古今。城乡多弦馆,乐社负盛名。同艺、同益,保定、儒乐,民间国乐社,古乐集大成。体系亦完整,传统且创新。选编三百首,珍贵在传承。曲目多丰富,曲曲皆动听。豪赫气派《北进宫》、《朝天子》、《将军令》……,贴近生活《百家春》、《嫁好郎》、《迎宾客》……,典雅儒风《琵琶调》、《西厢词》、《柳叶金》……,优雅高洁《出水莲》……莫不惟妙惟肖,旋律婉转怡神,华灯初上,乐手聚集,拨弄丝竹,切磋琴艺,拨弄丝竹,管弦讴哑,悦耳醉心。村野热闹,夜漏更深。

展开全文

龙腾盛世,乐界同心梅州市超度法事。展望前景,汉乐蜚声。秉赋资源。鸟耘象耕。汉乐永恒,宏贯古今。

太平盛世兮,埔人善运谋梅州市超度法事。中州古调兮,承传数百秋。东篱弦索兮,儒乐醉朋俦。出水莲洁兮,曲曲韵清悠。守护非遗兮,迈步上层楼!

【注释】

①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大埔县为代表,旧有“无埔不成汉”的说法梅州市超度法事。时下新潮称“和弦索”听汉乐是客家人的乡愁。

②1962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经众多音乐家研讨,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梅州市超度法事。

③2006年5月20日大埔汉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州市超度法事。

④2008年11月大埔县荣获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

⑤何育斋自幼聪颖、好学,性高洁、精音律,尤善古筝梅州市超度法事。大埔县“和弦索”活动遍及城乡,他的名字因此家喻户晓,被人们称之为“乐圣”。

⑥饶托生酷爱音乐,醉于管弦,尤喜箫技,无曲不精梅州市超度法事。民国时候,饶托生应邀在省府吹奏竹笛,被当时的陈主席赞称为"粤乐箫王",并即席亲书"阳春一曲动羊城"相赠。从此箫王之名传扬于粤海。

⑦饶从举自幼喜欢诗书琴艺,学会多种乐器的演奏,以练琴自娱,且能熟练的用二胡和扬琴来演奏广东汉乐,经常独自一人来往汕头和广州,并在省城广州和潮汕一带参加民间国乐社的活动梅州市超度法事。在国乐社里,虚心向前辈艺人学艺,博取众长,自成一家,从此乐师声名远播。⑧罗九香,中国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与曹正、曹东扶、赵玉斋一起被誉为"中国古筝四大名家",有"南派筝王"、"客家筝代表"之称。

⑨饶宁新,中国南派古筝大师梅州市超度法事。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被誉为汉乐大师一代传人、粤乐筝创新者。

⑩1962年首届羊城音乐会上大埔汉乐被誉为“岭南一枝花”梅州市超度法事。

传统汉乐乐器有文乐和武乐之分,文乐类有:头弦(俗称吊规子)、提胡、椰胡、低音胡、笛子、洞箫、唢呐、笙、月弦、三弦、扬琴、琵琶、筝梅州市超度法事。武乐有类:正板(片鼓)、副板(片鼓)、小鼓、大鼓、堂鼓、戥子、小钹、碗锣、当点、马锣、小锣、铜锣、大锣。

(章明撰稿、2022年9月于湖寮)

●●●【赏析】《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赏析

中州古韵寄情愫梅州市超度法事,南国牡丹此盛开——《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赏析

作者:邱汉章

壬寅仲秋节,细读袁光明主任墨香浓浓的《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感觉通篇皆浸染、缭绕、悠扬着古乐之韵梅州市超度法事。其韵古朴雅致,恰似中秋明月之皎皎;其字词句仿佛融入明月中,晶莹透亮。我略为知道,丝弦清乐最喜优雅静谧之环境。在仲秋节假日清静中,回味此文赋四言、五言、六言之词句,特别是韵脚字眼之铿锵,耳边若闻锵锵锵中原古乐,若闻辘辘辘客家迁徙的车轱辘声。我明白了,汉乐即广东汉乐,旧称客家音乐。这客家音乐,是古代客家先民由中原南迁时带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而今,广东汉乐是分布于广东省梅州、韶关、惠阳等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有“无埔不成汉”的说法,大埔文化底蕴深厚由此可见一斑。无怪乎袁主任在近期撰写好几篇文赋的辛劳之下,还费心费力地推出大埔汉乐之赋,实乃令人肃然起敬矣。

或许是受广东汉乐别有的韵致之影响吧,此文赋句式显得特别的秀整,压韵显得特别的铿锵,而且字词亦显得特别的有音乐感梅州市超度法事。当然,若非含弘光大之情怀,若非多识博物之大器,若非娴熟老练之珪璋,即便再这么“杜鹃啼血五更残”之勤来奋去,也是不可能“历时一周”那么短的时间内撰写出如此质量上乘的有可观采的汉乐文赋的。

初读此文赋时,标题“中州古韵·大埔汉乐赋”九个字就让我浮想联翩,仿若神游古之中原大地,感觉东周列国、编钟音调、河洛文明、客家南迁等历史影像异常清晰,而汉乐穿越时空,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大本营水云间“大珠小珠落玉盘”,进而在瓜瓞带露中托生出“大埔汉乐”之美妙,并冠以"广东汉乐"之名称而荣耀梅州市超度法事。本文所言“大埔汉乐”,即是"广东汉乐"。落地生根的“中州古韵”,因其根底槃深,凤凰涅槃,珠玕丛生,谓之“南国牡丹”矣。可见,“大埔汉乐”乃牵带“中州古韵”而来。由此看来,从文赋的标题可读出以“大埔汉乐”为典型、为代表的“广东汉乐”之源远流长。可想而知,“大埔汉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之深之远之浓之重,令人无不折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州古韵”恰似黄水滔滔。观夫汉乐现收集于书的曲目有612首,乃取黄河之水一瓢饮罢了。

在文赋的序言里,作者说到“大埔汉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到“历时一周援笔草就晒与微群,以期方家赐教”梅州市超度法事。汉乐即广东汉乐,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2006年,“大埔汉乐”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基于对非遗敬畏之心”,又仅仅“历时一周援笔草就”,那“以期方家赐教”定然是作者肺腑之言。每一篇文赋,皆是浩大的文学工程,而且汉乐之赋比较特殊。其特殊在于专业性、历史性、文艺性集于一炉,特别是专业性,要弄个水落石出是极为费神费时费力的。尽管作者阅历深、悟性高、情感丰和笔力雄,可由于时间短,现炒现卖,说“以期方家赐教”绝非固作谦虚姿态,而是担心未能完全精准地表达此“非遗”瑰宝之形和神。然而,在得到汉乐老前辈张高徊老先生的肯定和推崇后,才略为安心。作者素来为文严谨,做事周全,定然没有问题的。事实上,一接触此文赋,我是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的。仅读第一遍,心中就非常的舒服,是其文律吕清晰,黄钟大吕之阴阳合拍轰鸣于耳,五音嘈嘈切切如珠似玉,可谓欢欣鼓舞,快意舒怀,不禁拍案叫绝:难得此上乘之赋也!

在文赋的开篇段,四言十二句,四十八个字,双数句压韵,全段同一阳韵,句式特别秀美梅州市超度法事。其中前六句,是写客家千年迁徙、开基大埔、耕读传家的历史;后六句,是写古乐流传、融合发展、家诵户弦的盛况。而且,“耕读文章”与“汉乐悠扬”意蕴深远。这两个四字句,不单提升了句式的美感,更重要是二者各自内涵丰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就汉乐汉剧的曲调和唱词而言,均有着浓郁的文学性。比如乐音的高低抑扬、长短缓急,结构的起承转合、呼应跌宕,无不包含着很深的文学内涵。“耕读文章”之于儒学经典、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和元曲,无所不含盖矣。而“汉乐悠扬”的文学体裁亦甚为广泛,比如曲调中的词曲体、风诗体、骚赋体、散文体等等,丰富多彩。时下很多乡村汉乐演奏的《将军令》曲调,就是词曲体;《玉连环》曲调就是风诗体。总的说来,开篇段字数不多,可文辞句式特别精美,而且揭示了“大埔汉乐”的历史性和文学性的显著特点。或许可以这样说,文学是浓墨重彩写人生的,汉乐汉剧则是酣畅淋漓唱人生的。

文赋的主体部分,共有四个自然段,具体地表述由“中州古韵”到“大埔汉乐”的流传过程和内容梅州市超度法事。浏而览之,四个自然段的文眼句皆点明该段的内容,整体结构紧凑。

且读“千年古调遗风,汉乐源溯中州”为文眼的自然段梅州市超度法事。本段结构、句式皆美,以六言、五言句式为主,先尤韵,后几句转为阳韵,节奏感强,乐感极佳。前四韵八句是:“千年古调遗风,汉乐源溯中州。华夏乐府典雅,南粤民俗清优。相互融和化合,独树客风一流。汉乐以埔代表,工尺谱始宗猷。”这八句铺陈文采,谓“中州古乐”随客家南迁而来,在大埔流传数百年,保留了中原音乐特色,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汉乐以埔代表”,是汉乐在长期的流传中形成的。第八句的“工尺谱”,是指旧时的汉字记谱法。一般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音高符号,这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当代已改用简谱或五线谱。 接下来继续尤韵数句,主要讲汉乐以前有很多称谓,如"国乐"、"中州古韵"、"客家音乐"、"外江弦"、"汉调音乐"、"锣鼓吹"、"打八音"等。一九六二年第一届羊城音乐会上,正式定名为"广东汉乐"。广东汉乐和广东音乐、潮州音乐被称为广东三大乐种,大埔县是广东汉乐特别兴盛的县,所以文赋的“大埔汉乐”就是广东汉乐。据《大埔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大埔已有中军班音乐、八音和丝弦乐的活动,并有"钟、吕"文字古乐谱出现。史称"埔之在潮弦诵媲邹鲁"、"埔之风俗、家诵户弦"、"比屋弦书"等,是因明清时期大埔县属潮州府管辖,故有"埔之在潮"之说。最后的五言阳韵句:“羽角徵宫商,声悠九曲肠。中原音律正,埔邑著新章。琴艺延世袭,荣耀汉乐乡。”这“羽角徵宫商”,是指旧时五声音调的五种音高,称为中国的五音,类似简谱中的12356。旧时,还有黄钟大吕阴阳十二律(阳律六: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这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总之,“工尺谱”、“羽角徵宫商”和“律吕”,皆为古乐的记谱或音调高低的符号,简单了解就好,在此不作赘述。

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文眼句分别为“埔域兴汉乐,乐曲毓名家”、“汉乐之前贤、琴艺媲无瑕”和“埔人惜汉乐,乐谱喜传承”梅州市超度法事。其中,“埔域兴汉乐,乐曲毓名家”为文眼的自然段,基本上是麻韵句,乐感好。这段所介绍的汉乐名家,作者在文后均有注释。“汉乐之前贤、琴艺媲无瑕”和“埔人惜汉乐,乐谱喜传承”为文眼的两个自然段,则介绍汉乐前贤和描述汉乐传承盛况。由于这几个自然段中,内容涉及汉乐传承、代表人物、演奏形式、主要曲目等,在此顺便普及一下此文赋所涉及的汉乐基本常识:

1.“大埔汉乐”(即广东汉乐)梅州市超度法事,大体包括丝弦乐、清乐、中军班音乐、汉乐大锣鼓和庙堂音乐五大类:

①丝弦乐,俗称“和弦索”梅州市超度法事。它是汉乐中最普及、最大众化的演奏形式。演奏时以头弦(俗称“吊规子”)或提胡领奏,配以扬琴、三弦、笛子、椰胡等乐器。主要曲目有《迎春曲》、《百家春》、《春串》、《南进宫》、《北进宫》、《琵琶词》、《怀古》、《翡翠登潭》、《平湖》等;

②清乐,又称儒乐梅州市超度法事。它追求比较高雅的演奏形式,为文人雅士所偏好。演奏时乐器较少,主要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人称筝、琶、胡“三件头”。主要曲目有《出水莲》、《西厢词》、《将军令》、《蕉窗夜雨》、《平山乐》、《挑帘》、《高山流水》等;

③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梅州市超度法事。它主要应用于民间迎神赛会或闹元宵等客家传统节日。演奏时以唢呐主奏,另辅以大鼓、苏锣、大小钹、碗锣、铜金、小锣、马锣(八音用)等打击乐器。主要曲目有《闹元宵》、《小开门》、《锦上添花》、《迎宾客》、《得胜令》、《贺太平》等;

④中军班音乐,由民间音乐班社演奏,作为仪仗性质的音乐,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梅州市超度法事。演奏时以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主要曲目有《拜花堂》、《嫁好郎》、《玉美人》、《赏花》、《卖杂货》、《花鼓调》、《饭后茶》、《双扶船》等;

⑤庙堂音乐,是举行宗教法事时演奏的吹打音乐,演奏时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和若干丝弦乐梅州市超度法事。主要曲目有《朝天子》、《哭皇天》、《五更佛》、《佛曲》、《菩庵咒》、《哀哀泪》、《哭相思》、《大江》等。

2.“大埔汉乐”(即广东汉乐)的基本特点:

①代表人物梅州市超度法事。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众多。如明清时期有明代的罗淑予、清乾隆3年明通进士杨缵烈、乾隆13年进士杨天培、咸丰2年举人张振南、茶阳秀才饶君谷、晚清秀才钱热储等;民国时期有何育斋、饶托生、饶淑枢、饶从举、饶碧初、李蓝田、李芝田、罗九香、罗娘德等;建国以后有李德礼、罗琏、余敦昌、饶宁新、罗德栽、张高徊、罗曾良、罗曾优、罗邦龙、杨培柳、范胜华、庄长江等;时下有饶宝优、温梓琴、廖东雄、刘川与等。

②曲目繁多梅州市超度法事。根据已整理、出版的汉乐曲集,共有汉乐曲目612首,其中丝弦乐(包括小调)430首、清乐56首、汉乐大锣鼓23首、中军班音乐62首、庙堂音乐31首。

③演奏形式梅州市超度法事。汉乐演奏有一人独奏,二、三人同奏,可更多为合奏的形式,因此它的演奏技巧很丰富。举合奏为例,就有择器、审音、试线、初奏、合奏等程序。同时,还要讲究精神集中,环境适宜。此外,汉乐的演奏技巧还有变调演奏、“加花”与“减字”等。

3.“大埔汉乐”(即广东汉乐)的民间演奏常用曲目:

①季节:《春串》、《夏串》、《秋串》、《冬串》、《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等;

②民间传统节日:《闹元宵》、《迎春曲》等;

③民间小卖:《卖杂货》、《卖酒》、《卖豆腐》等;

④民间婚丧喜庆:如结婚的《拜花堂》、《嫁好郎》、《玉美人》;

⑤其它喜事:《庆团圆》、《贺太平》、《沽美酒》;

⑥热闹喜庆场面:《大开门》、《仙吹鼓》、《迎仙客》、《北进宫》;

⑦丧事演奏:《朝天子》、《哭皇天》、《哀哀泪》;

⑧祭祀音乐:《大乐》、《送歌》;

⑨宴乐:《摆酒》、《醉太平》、《节节高》梅州市超度法事。

文赋的结尾部分的两个自然段,文字不多,作者主要以抒情和展望收尾梅州市超度法事。写到这里,我头脑里浮现出《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文句:“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专业性那么强的汉乐,作者文辞“切中肯綮”,得到汉乐名流张高徊老先生的赞扬,实在不易。 古人云:“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我还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琵琶是弹拨乐器,汉乐之清乐演奏乐器有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等,人称筝、琶、胡“三件头”,其指法以弹、挑、勾、抹、轮、滚为主。我感觉到,文赋的字里行间若有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所弹拨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中州古韵,这遥远的天籁之音,完全撒播在我心灵的沃野中,渗透于我灵魂里。此时此刻,正如《琵琶行》诗句所云:“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个“情”字,是所有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源泉。由此看来,此文赋的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之成功,乃是作者的家国情怀厚重矣。此情怀,在文赋的乐感中显得特别美丽。

(邱汉章撰稿、壬寅年八月廿一、2022916)

【相关链接】

瑞山瑞福开仙境梅州市超度法事,天赐天泉铸品牌——《瑞山赋》原文和赏析

翰墨清香传万里梅州市超度法事,老区遍地覩阳春——壬寅年仲秋节纪事(之一)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2021年获得搜狐网平台“创作挖掘机”称号,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8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7大埔诗社理事梅州市超度法事。

/////搜狐平台////搜狐平台////

1.七律~感谢搜狐平台赐予“创作挖掘机”称号:搜狐团队弄潮头,网络平台第一流梅州市超度法事。操作简单崇素朴,阵容强大出珍羞。胸襟宏博重文彩,根柢槃深见渥优。挖掘机名当勉励,诚心祈祝展鸿猷。(邱汉章、壬寅年五月廿一、2022619)////2.七律~搜狐平台有咏:网络搜狐运作强,平台文采任飞扬。清新明快牵龙凤,稳当周全掣马缰。光大含弘行礼仪,勤谦敬恕布芬芳。风光占尽树形象,无墨篇章字字香。(邱汉章、辛丑六月十四、2021723)////3.七律~搜狐平台有境界:寄梦互联常折戟,搜狐运作见担当。精英有恪阵容大,仁德无私架构强。明辨是非无废食,珠玑经典得传扬。蓬莱文采以何噎,境界崇高引凤凰。

标签: 梅州市超度法事 

师父微信: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