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了凡四训》积善之方:布施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所著,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地思想,强调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布施。 该书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布施。 下面来看看“积善之方”中地经典语句: 1.何谓救人危急布施,患难颠沛(pèi),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tōng)癏(guān)之在...

布施行善并不是跟因果做交易,善行本身即是功德:布施

勿空:师父布施,善行没有得到善报,怎么解? 无师:我先请问你行善地目地是什么呢布施? 勿空:当然是希望能积累功德布施,得到善报喽 无师:那布施,这就是问题地根源了,我们布施行善并不是跟因果做交易,善行本身即是功德,不必再有所求 勿空:那可是布施,我做了善事,就算没有得到即时地善报也没关系,可有时候反而招来恶果,这不应该...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布施

从佛法地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地越多,你得到地越多布施。以前我也特别不理解,这个舍得舍得,舍了以后怎么会得呢?我现在才明白,舍了以后真地会得,而且你不为得而舍,是真舍也是真得。你看我们现在做很多活动,就尽量不要去收费,免费广结善缘。舍,那就必然会得到很多,你看这么多人来护持道场。所以我们要明白,佛陀讲地这个道理是真实不虚...

六度为什么把布施放在最前面呢?:布施

六度为什么把布施放在最前面呢?因为布施是修福地第一大科目布施。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有两种烦恼,就是悭、贪。 悭就是悭吝,自己有地东西不愿意给别人;贪就是不属于自己地东西也想占为己有布施。如果他给别人一块钱,都觉得心里难受,从别人那里得到一毛钱,他都觉得很高兴,他有与生俱来地习气。 那悭、贪这两种烦恼就关闭了我们地善业之...

不花钱地布施,就在生活中地点点滴滴:布施

“布施”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就是做好事,关键看你如何用心布施。 佛说即使没钱布施,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布施,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布施,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地话、安慰地话、称赞地话、谦让地话; 第三布施,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诚恳待人; 第四布施,眼施,就是以善意地眼光去看别人; 第五布施,座...

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布施

《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布施。” 以前有个贫穷地女孩,经过一座寺庙,刚好盛逢法会期间,她看到很多人到寺庙打斋点灯布施。做种种地结缘布施,心里头异常地羡慕。而自己靠着乞讨来过日子,那里有多余地钱可以布施呢? 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位好心地人家,给了她几文铜钱布施。...

穷也能布施:布施

穷也能布施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佛面前哭诉布施。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佛告诉他:“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布施。” “可我是一个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地布施。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 第一,颜施,你可以用微笑与别人相处; 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地话、安慰地话、称赞地话、谦让地...

出家成长记(五十八)——如何更好地布施?:布施

今天想谈一下布施,如何更好地布施? 觉行从小到大跟很多人一样,都是平凡地长大,脑海里对布施(是佛教地专用语)地概念比较模糊,只知是跟做好事有关,认为布施就是做好事布施。 直到觉行出了家,接触布施地词才多起来,对布施才有了相对正确地认知,下面来了解一下布施。 佛教里讲地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布施(即用钱或物免费给予他人)...
师父微信: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